1 2 3 4 5 6 7 8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976新闻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花生大王”王长林:“新技术”种出“金豆子”  
     
  更新时间:2015-03-25 07:50:00 来源:乡村广播  
 
 
   

 

    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用在双辽“花生大王”王长林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这不才刚刚出了正月,送化肥的大卡车就开进了他家的庭院。王长林说,农闲的时候就得抓紧时间备耕,这样才能腾出更多精力来研发花生的新品种,让大家受益。请听吉林乡村广播记者张嘉桐采写的录音报道:“花生大王”王长林:“新技术”种出“金豆子”。
 
    记者来到红旗镇,走进王长林家的大门,正好赶上他在指挥大伙搬卸化肥。记者说他现在备耕有些早,他却说“农时不等人”。
 
    我们花生和苞米种植时间上,在5月中旬是最佳时期,现在就是备耕生产,种子化肥了,从这方面,头年大部分就预备完了,入户率在80%。
 
    1998年,双辽市开始调整种植结构,王长林走上了花生种植的道路。花生既适合当地的干燥气候,又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当地很多农民开始跟着王长林种花生。2002年,王长林成立了“红旗科富花生经济专业合作社”,领着160户社员在种惯了苞米的沙土地上种上了花生。2006年,他开始研究花生的种植科技。
 
    我们传统种植方法,种苞米的垄种花生,这样的话就不浪费土地。在2010年我们研发了花生高产大垄三行高产栽培技术,一公顷照以前能多种出来三亩地的苗,也得到了国家专利。
 
    不仅如此,王长林还根据双辽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开始研发适合当地的花生品种。研发出的科富1号、2号、4号三个品种得到了我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的审定。王长林和他的社员们也尝到了科技种田的甜头儿:
 
    一公顷单产打了8000斤到1万斤。我们覆膜的那个,单果打了1万零500,你像我们大垄三行的打了8000斤到9000斤。现在合作社平均产量超过7000斤了。
 
    随着科技种田的推广,当地农民的年收入也是节节攀升。村民王勇说,别看王长林年近六十,思想却前卫得很。
 
    种花生起码是得到钱了呗,钱多了。一晌地能比苞米多少入3000到4000块钱,新技术好啊。他这个合作社比较提前,社长思想比较提前。
 
    王长林的良种、良法不仅让当地村民、社员受益,还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农民。每每说起这个,王长林就喜上眉梢:
 
    现在新品种新技术辐射到辽宁、松原、公主岭这一带,辐射面积相当广,户数相当多,也受益了。前郭县,在2008年,他们把咱们的新技术引过到当地,他们红花生一公顷打了八千斤。
 
    现如今,王长林还在科技种植的道路上深入摸索,正研究着花生的杂交选育,并且已经为新品种的面世制订了时间表。
 
    花生选育杂交这块,我们力争增加点面积、增加点品种,增加点科技人员,把这新技术在2020年,研究出来,投放市场,这样的话就是在花生品种上了一个新台阶。

 
  编辑:吉林广播网  
 
版权所有 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吉林广播网 电话:网站 0431-85815222.85815208 传真:0431-85815210
E-mai:info@jlradio.cn 地址:长春市彩宇大街118号 卫星路2066号 邮编:130033
Copyright ® 2008-2009 jlradio.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900425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008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