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976新闻  
  《天南海北“农家乐”-河北行》《侯店毛笔:老品进军“新市场”》  
     
  更新时间:2015-06-01 07:57:00 来源:乡村广播  
 
 
   

   河北省衡水市区南3公里处,有一个名叫侯店的小村庄,这里的毛笔很出名,当年皇帝御用的毛笔就是在这里生产的。在用手指敲打键盘的今天,侯店毛笔遭遇发展瓶颈,好东西没有得到好的传承。现在,当地改变传统思维,给老工艺注入新活力。今天吉林乡村广播记者孟凌华就带您去侯店一探究竟。请听报道特别策划《天南海北“农家乐”-河北行》第六篇《侯店毛笔:老品牌进军“新市场”》:

   喜欢书画的人都知道,毛笔有“南羊北狼”之说,北指的就是河北衡水的侯店毛笔。早在清朝光绪年间,侯店毛笔就被奉为御用。然而记者一行驱车达到衡水市滨湖新区侯店村时,眼前的一切与侯店毛笔的盛名相比,却显得有些萧条。在并不宽敞的车间里,记者见到了68岁的张冀富老人。作为厂里的技术员,说起毛笔,他非常自豪:

   记者:毛笔都是手工制作吗

   技术员:纯手工。

   记者:你现在每天做多少支

   技术员:每天100多只。

   记者:多少工序?

   技术员:72道工序呢。现在好多简化了。”

   从精选毛发,到毛笔形成,需要选料、水盆、零活、干作、刻制、成装等6大阶段、7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毛笔厂的老师傅们都有自己的绝活和技巧,正是因此成就了侯店毛笔的盛名。

   1952年村里成立了侯店毛笔厂。1977-1993年间,侯店毛笔每年出口量在300万支左右,占全国毛笔年出口量的15%,每年为国家创汇60多万美元。1963年进厂工作的张冀富回忆着毛笔厂曾经辉煌的同时,又对厂子“后继乏人”的现状一脸无奈。张冀富:

   大部分人都是40,年轻都不学了。打工去了。得学3年,也做不太好。得六年的功夫知道好不好用。”

   毛笔不能规模化生产,侯店毛笔厂也因招工难而日益缩小。虽然侯店毛笔的传统手工技艺在2009年被河北省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申请了自有品牌“古锋”,但面对日益多变的市场还是应对乏力。衡水市滨湖新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办公室主任郭建存说:

   因为他是集体企业受到束缚,没有投入到市场,生命力和竞争力不是特别强。”

   在电脑及电子技术产品大量普及的今天,为了让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侯店毛笔产业重现辉煌,衡水市滨湖新区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着力打造将传统与现代相融相生的“文化”品牌。郭建存:

   我们想重点打造文化亮点,毛笔厂改造成毛笔博物馆。把历史传承和精品活灵活现展现,扩大侯店毛笔的影响。走网店,聘请网店运营企业,打造电商。我觉得侯店毛笔如果能够真正复兴起来,我想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传统文化是需要我们共同保护、复兴发展。”


 
  编辑:吉林广播网  
 
版权所有 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吉林广播网 电话:网站 0431-85815222.85815208 传真:0431-85815210
E-mai:info@jlradio.cn 地址:长春市彩宇大街118号 卫星路2066号 邮编:130033
Copyright ® 2008-2009 jlradio.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900425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008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