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锄头动动手,变废为宝巧致富”。多年来,东辽县白泉镇农民利用自创的“秸秆画”、“铝箔画”,开辟出致富新路。今天的特别策划“行进白山松水,感受美好吉林”,请听乡村广播记者孟凌华的报道《变废为宝,白泉人巧手绘出幸福生活》:
气节崇高的花中四君子、威风八面的关公、寓意生活美好的花开富贵……走进白泉镇农民秸秆画艺术展览馆,记者一下子就被满眼做工精美、内涵丰富的农民秸秆画所吸引。当地的农民秸秆画形成于2011年,现在已经成为了东辽县的特色产品。白泉镇文化广播站站长王永清说:近些年,我们东辽县文广新局和文广站对他们民间艺术都是高度重视,我们有免费开放的经费,扶持民间艺术家,让他们带动更多的人员参与进来,学习秸秆画,把文化产品转化为文化商品,增加农民收入。
2013年,白泉镇农民秸秆画已经被列为辽源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周,白泉镇文化广播局都会面向当地农民举办免费的农民秸秆画艺术展览。刚参观完展览的农民李庆龙说:这个秸秆画做的非常好,挺受群众欢迎的。因为用农民的秸秆,就是苞米杆子能成画,真不容易!
除了秸秆作画,白泉镇农民还自创了“铝箔画”等更多的艺术作品,并形成统一的文化品牌。创作、设计、培训、推广一条龙,农民艺术产业逐步延伸。王永清说:我们每年都培训4次,让更多的人员参与到制作秸秆画工作当中来,参加培训人次每年都得达到300人次。计划就是不断壮大秸秆画的规模,让传承人多多培养学员,让咱们闲置的农民,做做秸秆画,达到创收的目的,让农民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