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长产业链 做足“玉米”文章。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的吉林省近年来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与汽车、石化产业“三足鼎立”的支柱产业。请听FM97.6吉林乡村广播记者白楠楠的报道:
全部都是玉米做的,这是高科技的东西,就是穿上它脚没有味,埋在地上能降解......玉米做的玉米黄金米......
记者在刚刚结束的长春农博会上发现,省内120多家玉米加工企业做起了壁纸、衣服生意,引来不少市民围观。记者观察,不少从事原粮贸易的企业如今通过科技创新,使玉米华丽转身。某企业品牌运营中心负责人仲纪斌:因为你要做原粮的话,一吨的利润也就在700块钱左右,如果你要做深加工呢,我们通过整合,从源头开始一直到成品一条龙,解决了当地一部分人的就业,也能带动当地的一部分农民致富。虽说粮收的贵点,但是我的上游的产品已经都转化出来,有利润点了,虽说每个利润点都在下降,但总体来看整个这个产业链还是赚钱的。
据统计,去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达到706.52亿斤,已有所回落,粮食生产同样面临新常态,那么如何才能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在农业部发展设计司副司长张辉看来,农业产业转型势在必行。
这些年啊,我们农民增收快速增加,主要得益于农产品产量增加、价格提高,但在经济下行加大的背景下呢,这些增收的因素都将受到影响,整不好就有一个逆转的可能,我们到了不转变发展方式,不加快现代化不行的时候了。
据专家测算,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转化后,在美国可增值3.72元,我国只有0.38元,我省仅为0.5元。而我省粮食转化率仅在38%左右,目前,发达国家已有玉米深加工产品近3000种,我省不到20种。省农委农产品加工处副处长张立伟:在过去的十多年,粗加工的比例比较大,而精深加工的比例小,那么进入经济转型的发展阶段,咱们有很多的企业他的一些设备,一些技术,一些工艺就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就遇到了发展的困难,那么现在咱们就千方百计通过这个技术创新,增加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用这个方式呢来拉动整个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