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976新闻  
  我省农民借助“互联网+”实现智能备耕  
     
  更新时间:2016-04-12 13:49:00 来源:乡村广播  
 
 
   

  春耕时节,万物复苏,虽然大田里仍是一片荒芜,但辛勤的农户们已经开始了紧张的备耕生产。科技在农业上的更多应用,让农户对今年的春耕生产,多了一份从容和自信。

  我是全省广播联盟记者李宣毓。在永吉县一拉溪镇九月丰家庭农场里,一座高约5米、宽约20米、长约100米的蓝色硬塑大棚房格外醒目,正面的“催芽车间”4个字显得十分规范。走进车间,一股浓浓的焐稻子的香味扑鼻而来。这里与我们想象中的车间有一点不同,就是这里的噪音分贝仅相当于电脑风扇的噪音大小。门口左边摆着一台电脑,屏幕显示,“智能水稻芽种生产控制系统”的水稻催芽系统正在运行着。大棚里,还有三座白色的方形大水箱,每座水箱上,都有数据线接出与电脑相连,实现了水稻催芽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节水温。与此同时,不远处的近60栋温室大棚内,由水稻育苗机制作完成的苗床通过传送带运送到工人身边,再被整齐摆放到地上——这就是这个农场工厂化育苗的现场。九月丰家庭农场负责人肖建波今年耕种了270公顷水田。以前催芽一次也就几百斤,要20多次才能完成。“非常不方便,大棚啊、火炕啊都利用上了。现在(这套系统)满负荷运转的话,一个箱催1万斤,一天一宿就催完了。”

  这套智能催芽系统与床土筛选机、自动育苗机配合,形成了农场完整的工厂化育苗系统。整套系统,从筛土到摆床,工人能省近50人,育苗时间缩短3倍多。仰仗这套催芽系统,全镇的催芽工作都能在这儿完成了。“它的效率是人工的10倍以上,而且播种非常均匀,出苗整齐、一致。”

  不仅如此,今年,吉林市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数据动态采集,田间生产作业管理实时监控,建立数据库、数据上传,并与国家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网络互动。可视农业网络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吉林大米“私人定制”。消费者通过可视网络平台,从网上随时随地监控农场种植的全过程。吉林市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工程师邓吉鹰:“可视农业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最短距离地把消费者和种植者拉近,实现可视、透明。并提供一套全年可追溯的农业数据。今年要上20多家这样的可视化基地,打造咱们吉林市这么一个覆盖外五县四城区的水稻典型种植基地,这样有机地把市场、消费者和种植者结合起来。”

  今年吉林市计划粮食播种面积72万公顷,其中,水稻14.9万公顷。预计4月20号前完成水稻育秧。


 
  编辑:吉林广播网  
 
版权所有 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吉林广播网 电话:网站 0431-85815222.85815208 传真:0431-85815210
E-mai:info@jlradio.cn 地址:长春市彩宇大街118号 卫星路2066号 邮编:130033
Copyright ® 2008-2009 jlradio.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900425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008003号